| | 首页
返回ChemicalBook首页--->CAS数据库列表--->124-38-9

124-38-9

基本信息更多
【中文】

二氧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DIOXIDE
CARBON DIOXIDE, HYDROGEN
CARBON DIOXIDE STANDARD
DRY ICE
STANDARD CO2
aerfixus
after-damp
Anhydride carbonique
anhydridecarbonique
anhydridecarbonique(french)
Carbon oxide (CO2)
carbon/carbondioxide
carbondioxide(co2)
carbondioxide(non-specificname)
carbondioxide,refrigeratedliquid
carbondioxide,solid
carbondioxidegas
carbondioxideliquide
carbondioxidesolid
Carbonic acid, gas
【CAS】

124-38-9
【中文名称】

二氧化碳
碳酸酐
二氧化碳灭火剂
碳(酸)酐
碳的氧化物
碳酐
碳酸酐,二氧化碳,碳酐
碳酸气
干冰
高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食用)
食用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液体)
碳酸酐(液体)
碳酸气(液体)
二氧化碳(固体)
【EINECS 编号】

204-696-9
【分子式】

CO2
【MDL 编号】

MFCD00011491
【分子量】

44.01
【MOL 文件】

124-38-9.mol
【所属类别二】

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所属类别三】

无机化工产品: 气体
【所属类别一】

食品添加剂: 充气剂和各种气体
物理化学性质回目录
【外观性质】

无色无臭气体。
【溶解性】

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 】

−78.5 °C(lit.)
【密度 】

1.977(0℃)
【蒸气密度】

1.52 (vs air)
【蒸气压】

56.5 atm ( 20 °C)
【储存条件 】

−70°C
【Merck 】

13,1819
应用领域回目录
【用途一】

大量用作纯碱、小苏打、铅白、尿素和碳酸氢铵等的原料,还可用作灭火剂、保鲜制冷剂等
【用途二】

用于养护焊接、铸钢造模及制造清凉饮料,用于水果、蔬菜作保鲜剂、致冷剂等
【用途三】

广泛用于鱼类、奶油、冰淇淋等食品保鲜储存及低温运输等
【用途四】

用作食品膨化剂、疏松剂等
【用途五】

用于半导体器件制备工艺中热氧化、外延扩散、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氮化等,还用于原子能发电、食品冷冻
【用途六】

作防腐剂,我国规定可用于汽酒类和碳酸饮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用途七】

充碳酸气剂;包装用气体;防腐剂;制冷剂;萃取剂;膨松剂;气调剂;Ph调节剂;加工助剂。
【参考质量标准二】

GB 1917-1994
优等品合格品
含量(C02),%≥99.8≥99.5
气味无异常臭气和杂味
酸度水溶液微酸性
符合规定
水分/%≤0.2-
醇类(以乙醇计)/(mg/L)≤30≤100
GB 10621--1989(液体二氧化碳,石窑法和合成氨法)
含量(CO2)/%@≥99.5
水分/%@≤0.2
有机还原物
气味@无异味
亚硫酸、亚硝酸@不得检出
CO、H2S、磷化氢及@不得检出
酸度@符合检验
油分@不得检出
【参考质量标准一】

国家标准GB10621—89
指标名称指标(液体二氧化碳)
食用级
二氧化碳/%≥99.5
水分/%≤0.2
亚硫酸、亚硝酸不得检出
一氧化碳、硫化氢及有机还原物不得检出
油分不得检出
酸度符合检验
气味无异味

焊接用二氧化碳化工
行业标准HG/T 2539—93
指标名称指标
优等品一等品
二氧化碳(V/V)/10-299.999.7
液态水不得检出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不得检出
水蒸气和乙醇(M/M)10-20.0050.02
气味无异味无异味
【用途八】

气体二氧化碳主要用作制纯碱、化肥(碳酸氢铵、尿素)及合成甲醇和无机盐工业的原料,亦用于钢铸件淬火和铅白制造,还用于制造干冰等。液体二氧化碳用于焊接、发酵工业、冷却和清凉饮料、制糖工业、医用局部麻醉,还用作大型铸钢防泡剂、植物成长促进剂、防氧化剂及灭火剂等。固体二氧化碳用于青霉素生产,鱼类、奶油、冰淇淋等食品贮存及低温运输等方面。
【用途九】

二氧化碳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把二氧化碳和食盐原料可生产纯碱;二氧化碳与氨作用可制得尿素和碳酸氢铵等氮肥;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氢在高温压下经催化可合成甲醇;二氧化碳是无机盐工业的原料;治金工业中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干冰的升华潜热很大,在-60℃时为366.24J/g,具有很好的制冷效果,在低温实验,人工降雨、模制橡胶部件去毛刺和高速研磨等场合,都用干冰做制冷剂,干冰还可作食品的速冻保鲜剂;二氧化碳还可作为灭火剂,清凉饮料汽水、啤酒等生产也需要二氧化碳;近年,还用于开采石油、二次采油、输送粉煤等。碳酸盐类产品:碳酸钠、碳酸钾、轻质碳酸钙、胶体碳酸钙、晶体碳酸钙、轻质碳酸镁、碳酸钡、铅白、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等。(1)碳酸环己胺(C13H26N2O2)用作缓蚀防锈剂。(2)碳酸乙撑酯(C3H4O3)用作水玻璃浆料、合成呋喃唑酮、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的原料以及作纤维整理剂等。(3)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是高分子合成的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聚氨酯橡胶和聚氨酯涂料。(4)邻羟基苯甲酸 用于医药、食品、香料、染料等的生产,还用作橡胶硫化延缓剂。(5)对羟基苯甲酸 用于防腐、杀菌消毒剂、食品添加剂,以及化妆品、医药等方面。1-羟基-2-萘甲酸,以萘酚为原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再经酸化而得。主要用于长效电池、彩色影片成色剂、酸性媒介染料的中间体等。用相似的工艺方法也可得到2-羟基-3-萘甲酸,用于生产色酚染料以及医药、有机颜料的中间体。研究发展中的二氧化碳化工的新工艺路线可举例如下:(1)合成天然气(2)合成烃类(费-托合成法)(3)合成甲醇(4)合成甲酸(5)合成草酸(6)合成羧酸和内酯(7)合成烷基胺和烷基甲酰胺
安全数据回目录
【安全说明 】

S9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 1013 2.2
【WGK Germany 】

-
【RTECS 】

FF6400000
【F 】

4.5-31
【危险等级】

2.2
【包装类别】

III
制备方法回目录
【方法一】

煅烧法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白云石)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经水洗、除杂、压缩,制得气体二氧化碳。其
CaCO3[高温]→CaO+CO2↑
发酵气回收法生产乙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经水洗、除杂、压缩,制得二氧化碳气。
副产气体回收法 氨、氢气、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往往有脱碳(即脱除气体混合物中二氧化碳)过程,使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经加压吸收、减压加热解吸可获得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气。
【方法二】

CO2通常是酒精发酵和合成氨生产中的副产物,也可由煅烧石灰石而产生。经水洗、净化、压缩成液体CO2。
【方法三】

一般由糖类发酵制造酒精时所产生的气体经水洗、净化、干燥、冷却,并压缩成液体。
【方法四】

在工业上,二氧化碳是煅烧石灰石制取石灰或发酵过程的副产品,也是生产氨、汽油和其他化工产品的烃类-蒸气转化炉的副产物,从烟道气(主要由氮气和二氧化碳组成)中可回收得到二氧化碳,还可直接从富含二氧化碳的天然气井中获得。
上下游产品信息回目录
【上游原料】

乙醇-->-->活性炭-->碳酸钙-->冶金焦-->白云石
【下游产品】

1,3-噻唑-2-甲酰氯-->3,3,3-三氟丙酸-->4-叔丁基环己基甲酸-->2,6-二羟基苯甲酸-->冰染偶合组分 18-->1-甲基-4-哌啶酮盐酸盐-->2-三氟甲基苯甲酸-->2,3,5,6-四氟-4-羟基苯甲酸-->2-溴-6-氟苯甲酸-->2,5-二氯异烟酸-->氯乙醛缩二乙醇-->噻唑-2-甲酸-->4-吡啶乙酸乙酯-->2-噻吩磺酰氯-->1-氯酞嗪-->DL-白氨酸-->肉桂酰氯-->3-硝基苯乙酸-->3,6-二氯-2-羟基苯甲酸-->五氟化钽-->碳酸锆-->二氟尼柳-->1-羟基-2-萘甲酸-->环丙乙酸-->N-甲基-2-吡咯羧酸-->庚二酮-->超细碳酸钙-->4-亚硝基二苯基胺-->2,3,6-三氟苯甲酸-->乙酸锂-->1,1-二乙基胍盐酸盐-->2,4,6-三氟苯甲酸-->2,4,6-三氯苯甲酸-->氯化溴-->迷迭香提取物-->乙酸镁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回目录
【MSDS 信息】

二氧化碳(124-38-9).msds
常见问题列表回目录
【发现历史】

二氧化碳的发现早在公元300年以前,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就在他所写的《博物志》一书中作了烧白石作白灰有气体发生的记载。
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中有一种可以使燃烧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并且与木炭燃烧,与麦子、葡萄发酵以及石灰石与醋酸接触后产生的气体一样。
1755年,英国化学家布拉克又进一步定量地研究这种气体,他一次次把石灰石放到容器里煅烧,烧透后再一次次仔细称量剩下的石灰质量,发现每次都减轻了44%,1765年,著名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想出了一个高招——他把这种气体通入水银槽,然后再在水银表面上收集到纯净的气体,测量了密度和溶解性,并证明了它和动物呼出、木炭燃烧所产生的气体相同。
1772年,法国大化学家拉瓦锡等人用大聚光镜把阳光聚焦在汞槽玻璃罩中的金刚石上,做了著名的烧钻石实验,发现钻石燃烧后产生的也是这种气体;尔后,他用纯氧与纯炭进行燃烧实验,发现只生成一种气体,得出该气体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后来,人们用更精确的实验方法并经道尔顿等许多化学家的努力,才证明它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就这样,经历1500年,经过许多化学家的不懈努力,人类才认识了今天大家能脱口而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地球上二氧化碳来源途径】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
1,生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或体外,在有氧或无氧条件都能被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2,燃料的燃烧(如矿质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有机物燃料---酒精、甲醇,草木燃料柴、草等);
3,雨水冲刷石灰岩(自然界中的石灰石、大理石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在受热或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同时形成了像我国云南、广西等石灰石岩溶洞里那些美丽的石笋、石柱和钟乳石);另外,石灰石煅烧制石灰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少的二氧化碳。
【去向途径】

二氧化碳的去向主要也有三条途径: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溶解在水中特别是海水中。
3,水中二氧化碳与可溶性钙盐反应生成碳酸钙(形成沉积岩);另外岩石的风化也在悄无声息地吞吃着一些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与石头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缓慢反应后,而生成的可溶解的酸性碳酸钙)。目前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排放出二氧化碳、大规模开垦森林草地、水污染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地升高,导致了温室效应。
【水中溶解度(g/100ml)】

每100毫升水中的溶解克数:
0.1782g/20℃
【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更适宜于扑救600伏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即其适用范围是A、B类火灾和低压带电火灾。
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嗽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以防止手被冻伤。灭火时,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应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中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在可燃液面上,以防止可燃液体冲出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鉴别试验】


将试样通入氢氧化钡溶液,即发生白色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稀醋酸试液(TS-2)并发生气泡。
燃烧的火焰在试样中应熄灭。
【含量分析】

取33.3%的氢氧化钾溶液,放入一具有足够容积的气体吸收管中,另在一含有10%氯化钠溶液的气体量管中,准确量吸气态试样约1000ml。将气体量管中的试样移入气体吸收管后,充分摇动。当气体不再被吸收而容积至恒重时(V,m1)按下式计算CO2含量:
【毒性】


ADI不作特殊规定(FALO/WHO,2001)。
GRAS(FDA,§184.1240,2000).
水溶液无毒。对健康人无害,但曾有过使胃溃疡患者导致胃穿孔的报道。
当吸入CO2气体量达5%~6%时,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深而快。吸入量达10%以上时,会发生头昏、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高浓度时会导致昏睡、血压升高、痉挛乃至死亡。
【毒性】

二氧化碳对皮肤及黏膜有刺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未作规定,操作时要戴防毒面具。
【使用限量】


GB 2760-2001:二氧化碳(酒精发酵法、石灰窑法、合成氨尾气法、甲醇裂解法)、液体二氧化碳(催化法)可用于碳酸饮料及汽酒类。用量以GMP为限。由甲醇裂解法制得者,其中甲醇含量应<50μg/kg。另可作为加工助剂使用。
FAO/WHO(1984)规定可用于苹果汁、浓缩苹果汁、葡萄汁、黑穗状醋栗汁及奶油包装用。用茸GMP.
【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

添加剂中文名称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添加剂功能最大允许使用量(g/kg)最大允许残留量(g/kg)
二氧化碳食品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出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二氧化碳其他发酵酒类(充气型)防腐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二氧化碳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类除外)防腐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24-38-9(安全特性,毒性,储运)回目录
【爆炸物危险特性】

高热钢并可爆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有机物、易燃气体分开存放
【毒性分级】

低毒
【急性毒性】

吸入-人 LCL0: 9000 PPM/5分
【可燃性危险特性】

不燃; 可能烫伤
【类别】

有害气体
【灭火剂】

【职业标准】

TWA 9000 毫克/立方米; STEL 54000 毫克/立方米
毒性防护回目录
【防护措施】

二氧化碳对皮肤及粘膜有刺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未作规定,操作时要戴防毒面具。
包装储运回目录
【常规方法】

采用6m3专用高压钢瓶包装。固体二氧化碳散装或50kg块装。 钢瓶受热后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危规编号:34003。液体二氧化碳钢瓶应立式存放在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仓温不得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爆、易燃品分开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失火时,可用水和各种灭火器扑救。
"124-38-9" 相关产品信息
7440-44-0 1333-74-0 124-38-9